-
马尔堡杂记
法兰克福(Frankfurt am Main)几乎是德国惟一一个拥有众多摩天楼的城市,看上去很像一座在纽约化道路上刚刚起步的城镇,然而站在老市政厅前的广场上,倒是有些恍然置身德国的感觉。法兰克福总是给人以浮躁和焦虑的感觉,在这一点上,这座城市倒像是已经完成美国化了,只是程度低了一些。 从法兰克福去马尔堡(Marburg an der Lahn),路途算不得远。公路两旁的树木和田地在仲秋别有意味,特别是不同颜色的树林错落有致,用几近凋零的树叶把秋天装点成一个多彩的季节,虽然衰败与萧杀注定就在眼前。 记得马尔堡的雏形出现于九世纪,历经发展,一度曾经成为黑森州(Hessen)的重要城市之一。马尔堡常住人口近年徘徊在八万人左右,流经这里的Lahn河,无疑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生机。马尔堡与大学几乎融为一体,你看不到大学的围墙,但路上不时走过的三三两两的学生,的确给这座城市注入了活力,马尔堡虽然安静,却也生机盎然。 由于二战时马尔堡并未被大规模轰炸过,这座城市的石木结构房屋被大量地保留了下来,颇有几分特色。街道随地势起伏,小路细窄又阶梯众多,房屋高低参差,是个闲散漫步的妙处。 到达马尔堡后先到旅游信息中心拿一张地图,对于想把自己的足迹印遍马尔堡大街小巷的游客来说,还是非常方便的。 伊丽莎白教堂(Elisabethkirche)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虽比不得科隆大教堂的雄浑,但其历史却也颇值得赞叹,算得上是科隆大教堂的母版了。 马尔堡人极其朴实和热情。每每当你手持地图站在街口犹豫时,总会有人走上前来询问你是否需要帮助。问路,他们是绝对有热心和耐心给你讲解清楚的。微笑经常写在马尔堡人的脸上,而他们的热情,则是一座城市的主人所应该具备的,尤其是一座旅游城市。 格林兄弟曾经在马尔堡大学学习,这座古老的城市也和童话结下了不解之缘。马尔堡街道的阶梯,恐怕也是经格林兄弟宣传而出名的。经历了数不清的阶梯,终于临近了城堡,但这里的冷清却与老城区的安宁形成鲜明对比。居高临下,可以俯视全城,看着成片的屋顶,不禁想起了布拉格,那座红顶之城的冷淡的屋檐下的行尸走肉的徒有虚名的无奈,即使是查理大桥下不息的流水也无法将其淘尽。 离开马尔堡前往卡塞尔(Kassel),安静的乡村公路蜿蜒着引领着你进入一幅幅相似却并不重复的风景画,虽然看不到有乌鸦的麦田,但类似奥威尔(Auvers)的景色却也随处可见,仿若向大师借了一双眼睛,去欣赏身边的世界。 转瞬间,马尔堡已经在身后走远,却在记忆里走近。Lahn河便是那弯曲的披肩的长发,悠长,幽香,淡淡地流过面庞。